你想看的才是热点,谢谢支持。
其实我建议各位自己心里还是要清楚各种产品的定位
1、A7S3
首先7s3是一个视频很强的相机,但它仍然是相机……从开发思路和功能设置上,它还是用的一个相机的路子。
这有优势,比如电影机看不懂的自动对焦能力,比如恐怖的高感,比如各种花里胡哨的机内预设。比如便于大众进行处理的文件格式。
这也有劣势,比如打死个把单反微单有余,但在电影机面前就是弟弟的不上不下的码率以及RAW或者说Log数据规格,比如仍然存在的果冻效应等
这说明什么?
如果你用拍电影的方法用7S3,创作内容也是沿袭电影的那套东西,它的很多重点功能其实没有啥用,比如高感,比如自动对焦。因为当你想要推拉焦点或多角色之间切换焦点的时候仍然是老师傅手摇更加准确和优美,而充分的人造光也让高感没那么必要。
更别说当素材进入后制流程以后,能压榨多少潜力以及后期师傅们是不是用的惯……
但如果你玩的东西更加短平快,或者你需要的是一个在已然非常臃肿庞大的系统中作为简便补充的设备,那7s3就很棒。你不用投入四五个人去照顾这台机器,一个小伙砸拿上个千把块的稳定器就可以上岗了。
2、电影镜
现在是个公司都能造电影镜……
但是有2k的,有2w的,还有2k块钱租一天的……
实际上电影镜头也确实不神秘,问题和相机是一样的,你打算怎么用。
当你准备大量实践电影镜头的语言时,一个高规格的电影镜头会帮你省掉许多解决那些并不大但足够蛋疼的问题。
比如焦点乱飘,比如亮度一不小心就不一致,比如呼吸效应等等。
这也让你的剪辑和后期不会把剧本扔到你脸上然后骂一句老子干不下去了。
但如果没有人会去在意你的视频里些许的奇怪光斑或者忽忽悠悠的焦点,亦或者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光影变化,更别说什么呼吸效应这种……在你剧烈疯狂的运镜或者不要钱一样的升格处理后根本无暇顾及的小毛病……
那么别说电不电影镜了,拿个几百块的Aps-C镜头咱们就可以开拍,没毛病。
另外,廉价的电影镜头在同样不贵的消费级设备上可能游刃有余,但插到Arri上面……但凡脑子正常的都知道这么干监视器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各种成像瑕疵而不是主角的屁股了,同时你还要准备面临摄像team诸事不顺之后的暴走以及后期师傅的狂怒。
综上
7s3使用电影镜,在相机本身的设计思路下,完全是浪费性能和自缚双臂。
但是在有意识的使用(利用)下,电影镜确实能让你的画面不太像一台相机拍出来的东西。
其次,用用千把块的老蛙美科,对机器不算是暴殄天物,对镜头也算是物尽其用。
你要往A7S3上面插cooke,那只能原地告辞,有这钱买个RED凑合凑合不行吗?
上点原厂镜头,享受享受自动对焦不好吗。
整点摄影镜头的大光圈,配合上高感玩点花里胡哨的不香吗。
扔掉稳定器,依靠原厂镜头的数据交换协同,利用机身防抖随时随地搞点小创作不舒服吗。
还是得先想好自己到底想干嘛,或者说,想想自己能干到什么地步。
毕竟话说回来,有天赋的导演拿个DV都能拍出名垂电影史的作品……
器材只是为了更方便的克服某些困难或者达到一些特殊的效果,最后能搞出啥还是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