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部分多图预警)
今年1月份写了一个答案,骗了1k多赞。二战中死于原子弹的日本平民是否无辜? – 知乎 那时候我就提到了这部电影。虽然没看,我也早料定了这部片一定是卖惨为主的影片。事实跟我想的一模一样。
凡是最近几年关注过日本电影的人,我觉得都不会得出这部《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是反战电影的结论。因为“不反思”,“受害者”就是目前的日本关于二战电影的两个基本点。但这部电影居然能堂而皇之的让小玲喊出这样的话来,连脸都不要了,我虽然有点震惊,觉得也是挺好的。大家都知道彼此的想法,坦诚一点挺好,何必总是藏着掖着呢。
文化的主流是不可逆的。简单划拉一下日本近些年比较有名的,涉及到二战历史的片子,都是什么样子。你就知道,《在这世界的角落》这种价值观,绝不是偶然。本身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中坚力量。
2016
《在这世界的角落》(广岛,核爆受害)。
2015
《野火》(雨林,以人肉为食的士兵精神肉体受害)
《日本的天空下》(日本本土,生活困顿)
《和母亲一起生活》(广岛,核爆受害)
《日本最长的一天》(日本投降的那一天,各方势力的博弈,老迈剖腹的将军和疯狂渴望战争的年轻军人。表达民族性也许能算是一种反思。)
2014
《小小的家》(借历史题材的爱情戏,如实反映了日本在战争中的得利和损失。作为侧面的历史还算比较客观。)
2013
《起风了》(宫崎骏最软弱无力的反战电影。)
《永远的0》(士兵都是被迫的受害者,囊括日本奥斯卡8项大奖。)
日本电影,现在对二战的思考,到《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这种程度,已经到达极限了。这种受害者的定位和不需要反思的理念,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他们的文化主流,也是既定国策。毕竟你日首相都说过,战争之后出生的人无需反省的。这些人拍出来的片子当然也是不需要反省的。
单谈《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这个片,最有意思之处,就是女主角的设计。非常非常令人玩味,有几个答主都指出了她的愚钝和纯真,但是却没有人去思索,为什么这个女性形象要设计成这么愚钝的样子。
我看原因很简单,只要有一点智商的知识女性,或者有思考能力的独立女性,对自己遭受的灾难,一定会起愤恨之心。进而去思考是谁带来了自己的灾难。一定会去恨带给自己灾难的军国主义。只有这种愚钝的女主角,才能把这些想法放到九霄云外,让这个故事自圆其说。为了平衡她的愚钝,作者让她拥有艺术家的才华,再用战争夺去其代表才华的右手,以展示不幸。
又有才华,又愚钝,凡事不思考,只是听指挥。这大概是封建主义对女性的完美设计。甚至对男性也同样适用。就像宫崎骏《起风了》里面那个设计师,你负责给我造杀人利器,什么都不需要你去想。什么独立人格,什么独立思考,都是要完全抹杀的。
不然怎么搞军国主义?
用一种伪装成纯真的愚钝,来抹杀了小玲独立思考的心思,这就是这片最反动,也最有迷惑性的地方。
————————-
真正日本人自己拍的,反战的女性形象是什么样的?我挑一部电影,截几张图给大家看看。
爱情失败,出于报复心理自暴自弃,响应天皇号召,主动投身慰安妇行列。
自以为是为国献身,实际就是成为军人轮奸,军官霸占的玩物。
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地狱。
成为了人肉便壶,认了命,开始了彻底的堕落。
用自己的肉体来谋取利益。勾搭高级军官。
但是又不小心在军人中找到了一个不爱打仗,被视为懦夫的心上人。
跟心上人一番斗争毫无进展,战事越来越吃紧,八路军逼近了据点。
和心上人躺在战壕里看爆炸和曳光弹的尾巴,成了一件浪漫的事。
什么是战争,我都做了什么?开始反思和忏悔。
投靠八路军的日奸及时出现。
受伤的心上人不肯当日奸,八路军也没有把他折磨致死,两人回到据点。再次成了军靴下折磨的玩物。
心上人被上级拉到一个地沟里。
跪在地沟里准备被自己人砍死。
八路军的攻城救了他一命,日军都慌慌张张去守城了,心上人也逃回据点。
拉着心上人逃走,但是心上人抓住墙不肯走,女主对心上人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
心上人的大和男儿属性爆发。女主陷入深深的绝望。
近乎呆滞。
这时她才明白,这场战争,男人处处寻死。自己是在处处求生。
心上人证明自己不是懦夫的方式就是拉响了自己身上的手雷,虽然身边没有八路军在。
展开了一番搏斗。
女主决定,自己也不想活了。
抱在一起,死在一起的瞬间,男人嘴里喊的是天皇万岁。确实,这还活个什么劲儿啊。
硝烟散去,怎么评价他们两个人的呢?
而这个抗争失败的女性呢?
皇军浩浩荡荡的进攻进攻进攻。这两个人的死没有掀起一点波澜。
只有物伤其类的慰安妇们。
只有这个韩装慰安妇说出活着才是最难,处处求死才是懦夫。
这部电影叫 春妇传 (豆瓣) 。
在现在的日本的二战电影中,这种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角色,已经绝迹。这才叫反战电影,好吧。要是没看过呢,我推荐去搜一哈,看一看,比较比较。你要是还是说《在这世界的角落》是反战电影,小玲是反战角色。那我只能说个人观点不同了。
日本人拍什么电影,都是他们国家的内政。中国人都无权干涉。相比而言,我还是认为,60年代那个杰作横行,文化巅峰的日本更令人佩服和戒惧。现在这个日本,不用中国去搞他,他自己就堕落了。
二战带给日本的那种精气神已经消失殆尽了,这未必不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共同损失。损失最大的自然是你日自己咯。
二战中死于原子弹的日本平民是否无辜? – 知乎
为什么总有人说日本反战败不反战? – 知乎